在《英雄连2》的德军阵营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初级单位。和其它德军不同,他们说俄语,佩戴着苏联式的军帽。在1941至1944年间,曾有超过50万苏联人改变身份、成为纳粹德国的帮凶。后来,他们几乎都被苏联当局抹消,只留下一个忌讳甚深的名字——Osttruppen,即“东方营”或“东方部队”。
《英雄连2》中的东方部队——它们是最初级的炮灰,单体战斗力也不敢恭维,至于服饰则是苏联和德军制服的混搭。在他们背后,有着一段耻辱和不光彩的历史
他们向祖国开枪
“东方部队”的故事始于1941年,但其历史却与俄罗斯的对外征服不无关联。16世纪后,这个国家开始不断扩张,版图更是横贯了欧亚大陆。为应对境内众多桀骜不驯的民族,中央政权经常使用武力。在斯大林时代,类似的情况更是有增无减。
毫不奇怪,当1941年、德军侵入苏联境内后,他们一度得到了部分别有用心者的欢迎。一些苏军士兵甚至自愿调转枪口,主动为侵略军效力。从1941年起,一些德军部队便开始用苏军战俘和当地人填充缺额。其中一部分被用于杂役,比如担任司机和勤务兵,在1943年,德军的编制表中显示,在一个满员的步兵师中,类似的人员有大约2000人。
一支在东线作战的德军分队,右起第三人就是一名从苏联战俘中招募的“志愿辅助人员”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员被编入了独立的作战部队,它们就是所谓的“东方营”。一般而言,每个“东方营”都会下辖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和1个营部连,其中一些单位会拥有重武器。与德军正规部队相比,这些单位的待遇和装备都是最低劣的。随着对纳粹政权的了解深入,投敌者们发现,摆脱斯大林的统治根本没有带来“解放”——相反,他们的待遇反而比远之前更为恶劣。
德国历史学家埃里希·科恩(Erich Kern)后来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最初东方营的士兵很热心,但现在全营上下一片混乱,因为营长对待俄国士兵非常严苛,体罚和虐待如同家常便饭,其中一种严厉的惩戒手段是让受罚者在削尖的木桩上坐数个小时。”
一群东方营士兵在营地的合影,他们只装备了有限的重武器,比如照片中的迫击炮
在占领区,这些“东方部队”跟随德国军队从事着一场肮脏的战争,他们的敌人并不是苏联正规军,而是为了保卫家园拿起武器的苏联游击队。在民众的支持下,后者实施了一系列破坏行动,导致数万吨物资无法运往前线。
为镇压愈发活跃的抵抗力量,德国人投入了“东方部队”。上级司令部对他们评价不一。一般认为,由哥萨克和高加索人组成的单位最值得信赖,而鞑靼人和中亚人的部队则最为糟糕。至于他们的日常工作,则包括了站岗放哨、清剿游击队、监视当地人和抢夺粮食等。期间,数以十万计的无辜者成为其暴行的牺牲品——他们要么因为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枪决,要么会在房屋被烧毁、粮食被夺走后,死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
因为支持游击队而被处决的苏联居民,在清剿游击队期间,东方部队扮演了一个极为不光彩的角色
从一开始,很多“东方部队”的成员就对德国人的事业缺乏热情,现在,他们的内心更是变得惶恐不安。德国军官逐渐发现“东方营”已经成了一颗埋在后方的定时炸弹。私下里,一些人与游击队建立了接触,后者在其中安插了卧底、甚至建立了党委组织。其中一个例子是由鞑靼人组成的第825东方营:1943年初,在处决了德国军官后,他们向白俄罗斯的游击队集体投诚。
一份报告写道:“一抵达战线,这些人就嚎啕大哭起来,说自己对祖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更对不起斯大林同志……由于担心得不到赦免,在后续的作战中,这些鞑靼人表现得异常勇敢……在一场战斗中,游击队被敌人包围,他们许多人主动留下殿后——因为他们的牺牲,部队主力得以成功摆脱了追捕。”
第825营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在1943年秋天,另一个由中亚人组成的“东方营”也效仿了他们的举动。大为震动的德军高层被迫下达命令,把大部分“东方部队”转移到那些不易叛变的地区,比如波兰、法国和意大利。
1943年,接受沙盘推演训练的“东方营”成员,他们大部分来自中亚,有鲜明的东方人特征
事实上,抵达新防区之后,东方营的状况依旧:他们士气依旧低落,装备同样杂乱不堪——一个连队内可能装备了4种不同型号的步枪,这些步枪的历史也许可以追溯到一战期间。格鲁吉亚人迪米特里·沙利卡什维利(Dimitri Shalikashvili)是第795东方营的一名军官,他后来回忆说:
“我们营的武器状况只能用绝望形容: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德国已经生产不出足够的军火来装备百万大军,甚至德国人自己也在使用缴获的苏联武器,遇到技术问题,他们甚至会专门前来请教。我们营里有3门‘历史悠久’的火炮,可以追溯到我爷爷的时代,甚至经受不住连续发射。但我们没有足够的炮弹,因此,这个问题没有特别困扰我们。”
1944年在法国,一个由中亚人组成的“东方营”成员在对弈国际象棋
第795营部署地点在诺曼底的圣梅尔埃格利斯(Sainte-Mère-Église)东北——看过《兄弟连》或玩过《使命召唤》和《荣誉勋章》系列的玩家对这一地名也许不会陌生。1944年6月5日深夜,第101空降师正是在这里着陆,并打响了空降行动的第一战。
在伯兹维尔(Beuzeville-Au-Plain),美国空降兵们遭到了火力拦截——当时抵抗他们的正是第795营,他们隐藏在中世纪城堡的石墙后方不停射击,但过了一段时间,恐慌压倒了纪律,该营最终崩溃。
美军第101空降师俘获的“东方营”士兵,他来自由格鲁吉亚人组成的第795营
第795东方营的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大多数“东方营”只是在崩溃前进行过短暂的抵抗。1944年6月至7月间,大约20个东方营在诺曼底被彻底击溃,到1944年9月29日,这些部队的总损失已经超过了80%。
“高加索山民特遣队”和哥萨克骑兵师
除了“东方营”,德军还组建了众多其他以苏联公民为主的特殊部队。这些部队的使命与“东方营”略有差异。在其中,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德军利用乌克兰人组建的党卫军第14师,以及在白俄罗斯组建的“卡明斯基”旅。但有一些则相对陌生,比如“高加索山民特遣队”和哥萨克骑兵师。
和其他部队一样,“高加索山民特遣队(Sonderverband Bergmann)”利用的对象正是苏联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满情绪。按照德国情报机关的想法,他们可以在当地煽动一场大规模的反苏暴动,进而“从内而外地”摧毁苏联。
“高加索山民特遣队”成员,该部队由德国情报机关组建,特征是军帽上的弯刀帽徽
特遣队的成员主要是格鲁吉亚人、阿塞拜疆人和车臣人,过去整整200年,它们都在与莫斯科政权为敌。毫不奇怪,当1941年冬天,德国情报机构开始招募人手时,他们的反响非常热烈,许多人一厢情愿地相信,一旦德国人赢得战争,他们就会实现“民族独立”。
1942年初,特遣队已经成为一支1200人的单位,其中包括了900名当地人和300名德国人。按照计划,他们紧随在德军先头部队之后杀回高加索,并建立一个“人民委员会”,充当占领者的傀儡政权。
8月,特遣队进入了高加索,但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当地居民的同情。很快,他们便在山区卷入了同游击队的交战。按照记录,“他们对待游击队格外残酷”。
甚至德国军官都对此颇有微词,作为特遣队的指挥官,提奥多尔·奥勃兰德(Theodor Oberland)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到:“这种残酷的行径是不合理的……当地人绝不应刚逃出布尔什维克的奴役,便转而接受德国军队的压榨。”
1943年,德军被迫撤出高加索,特遣队则被拆分:1944年,其主力被调往巴尔干半岛。几个月后,面对苏军的攻势,德国军队被迫从当地撤出,而特遣队则和其它东方营一样被送回国内接受改编。
在希腊更北面的南斯拉夫,另一支由苏联人组成的部队已经卷入了长期的战斗,它就是哥萨克骑兵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1年的一次事件,当时,苏联的第436步兵团在前线发动哗变。而作为兵变的策划者。该团的团长伊万·科诺诺夫少校(Ivan Kononov)曾在早年的一篇论文中极具前瞻性地提到:“如果研究一下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就会得出一个很肯定的结论,在苏联和德国之间,就像在两个毫不妥协的敌人之间一样,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伊万·科诺诺夫,他一手策划了第436团的兵变,战后,他逃亡西方,后来在澳大利亚死于车祸
这不是科诺诺夫想法的全部,他还希望用战争为自己复仇。作为一名沙俄军官的后代,他依旧记得在1918年时、父母被布尔什维克枪杀的那一天,为了逃脱镇压,科诺诺夫掩盖了他的家庭出身。当风头过去后,他选择加入红军,为的就是寻求一个复仇的机会。
对于科诺诺夫来说,德国人的入侵恰好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当时,第436步兵团奉命发动一次反击,突入德军战线数公里。随着与友军部队的距离拉开,一名信使趁夜色穿越战线,向德军带去了科诺诺夫的密信。
几小时后,二战苏军最大规模的兵变发生了,在科诺诺夫的鼓动下,大部分第436团的士兵来到了德军的阵地上。利用这些部队,德军组建了第102哥萨克团,并很快将他们投入到了清剿游击队的战斗中。期间,不断有哥萨克战俘加入进来,其中一个例子发生在1942年初的东线,当时,百余名乔装的哥萨克突袭了一个苏联军事法庭,并释放了41名死刑犯——心存感激的死刑犯们,立刻全部加入了科诺诺夫的部队。
本文由游民星空制作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资讯请关注:英雄连2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