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虾夷共和国的旗舰,“开阳”建于荷兰的吉普斯父子船厂(C.Gips and Sons),排水量2590吨,是当时荷兰建造的最大吨位的木质军舰,它耗费了德川幕府831220荷兰盾。
“开阳”舰的历史照片和游戏截图。在日语中是“日出”的美称,也正是因此,在荷兰,厂方也一度将其命名为“Voorlihter”——“黎明前”。内战中,“开阳”曾经帮助幕府军取得了海上优势,但后来在1868年底毁于一次事故。因此,“甲铁”并没有遇到与之对决的机会。
在虾夷共和国军队中,吨位仅次于“开阳”的是明轮巡航舰“回天”。这艘船的排水量有1920吨,拥有10门火炮和153名乘员。
和当时日本其它的西式船只不同,“回天”来自普鲁士,其前身是该国的巡航舰“但泽”号(Danzig)号,它建于1853年,在10多年的服役后,舰上的材料已经衰朽。但幕府需要舰船,因此紧急将其购入国内。在后来的战斗中,该舰与“甲铁”号爆发了一场中世纪式的交锋。
除却上述两艘大舰,虾夷共和国的其余舰只大都是吨位排水量不到1000吨的小型炮舰,“咸临”舰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是该船的历史绘画和《武家之殇》中的形象。
“咸临”名字取自《易经》,建造于荷兰,排水量625吨,装备12门舰炮。因为性能较其他军舰恶劣,在战争中,担任运输任务的该舰险些被新政府俘获。战争结束后,本舰被作为北海道开拓的运输船使用,后来毁于一次触礁事故。
在对“虾夷共和国”的战争中,新政府的舰船主要由西南诸藩提供,它们在数量上较“虾夷共和国”具有绝对优势,但在单舰战斗力上却不及“开阳”。但随着“开阳”舰触礁,以及“甲铁”的到来,兵力对比的天平已然发生改变。
在新政府舰队中,威力仅次于“甲铁”的是明轮巡航舰“春日”,这艘军舰排水量大约为1000吨,最初是英国人阿斯本为清朝购买的巡航舰“江苏”号,由于清朝政府拒收,该舰后来被转卖给了日本的萨摩藩,并参加了对抗幕府军的战斗。
另一艘很有名的舰只是“观光”丸,这艘排水量400吨的小型炮舰最初由荷兰赠予日本政府,安装有6门火炮。在日本内战期间,该舰主要作为二线舰船服役。
重新将视线回到当时,作为东亚第一个共和国,“虾夷共和国”的命运从“开阳”舰沉没的时刻就已经注定。其麾下总共只有3000名士兵,外加“回天”舰和四艘小型炮舰,而它们要面对的,是以“甲铁”为首的新政府舰队,后者的规模几乎是前者的两倍。
但榎本武扬不愿认输,他将翻盘的希望寄托在了夺取“甲铁”号上。为这次行动,虾夷共和国将投入三艘军舰,其中最大的是明轮巡航舰“回天”,它由共和国的“海军奉行”(即海军部长)荒井郁之助亲自指挥,同时,各船上还搭载着约100名敢死队士兵,他们许多是“新选组”的精锐武士,而“新选组”的组长——土方岁三,也在“回天”舰上监督整个行动。
按照法国顾问提供的作战方案,三艘军舰将悬挂外国国旗突入“甲铁”号的锚地,在混乱中登上“甲铁”,进而一举夺取之。
《银魂》中“真选组”的组长“土方十四郎”即以幕末新选组组长土方岁三(左)为原型。按照后来对空知英秋等人的访谈,最初他们计划把《银魂》拍成一部严肃热血向的幕末群英传,但后来一系列差错,让《银魂》最终走上了搞笑路线
平心而论,这种做法就像是一个赤手空拳的人,需要夺取敌人的手枪并杀死他——其难度不言而喻。不仅如此,整个计划一开始就横生枝节,在舰队出航后不久,一场风暴吹袭而来,在随行的两艘军舰中,一艘返回了北海道,另一艘被抛在了后面。
于是,当1869年3月25日清晨、风暴一扫而去的时候,只有孤独的“回天”号冲入锚地。在最后时刻,该舰升起了虾夷共和国的旗帜,在一轮炮火齐射之后向“甲铁”号撞去。
进行接舷战的“回天”舰,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家之殇》的海战中,同样有这种危险而古老的战斗形式
但此时,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回天”的船帮高出“甲铁”号整整3米,登船队只能通过绳索登舰,这大大影响了行动的速度。此时,“甲铁”号的舰员已反应过来,用机关炮猛烈扫射登船队员。几分钟内,登船队非死即伤,他们甚至没能冲入“甲铁”号的船舱。失败撤退期间,“回天”号还击中了几艘政府军的军舰,但“甲铁”号安然无恙。
这场绝望的突袭以惨败告终,它唯一的作用,仅仅是让虾夷共和国的灭亡推迟了几天。随着4月9日、政府军在北海道登陆,“远东第一共和国”的日子已屈指可数。
《武家之殇》的最后一个历史任务就是函馆之战,即日本明治政府对虾夷共和国的最后一次战役
很快,政府军登陆部队便达到了7000人,其舰队则开始大规模炮击北海道沿岸的岸防工事。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箱馆湾入口的弁天炮台:它扼守着共和国政府所在地——五棱郭——的门户。“甲铁”号首当其冲对炮台发动了进攻。
也正是在这里,共和国的残余舰队进行了最后的抵抗。5月4日,受损的炮舰“千代田形”被迫搁浅,三天后,“回天”舰也被“甲铁”为首的新政府舰队重创。但在11日,共和国海军仍然给对手上了一课,他们的最后一艘炮舰“蟠龙”击沉了政府军的“朝阳”丸,后者有86名舰员在爆炸中丧生。
冲入近海,与“虾夷共和国”炮台和残余舰队交战的“甲铁”舰和“春日”舰(即近景处的两舰)
但局势已无可挽回,在“甲铁”的轰击之下,弁天炮台很快沦陷,只有残余人员仍在拼死抵抗,在最后的战斗中,新选组组长土方岁三冲进了政府军的阵地战死。6月27日,榎本武扬率部投降:东亚第一个共和国——“虾夷共和国”的历史划上了句点。
战争结束后,“甲铁”舰依旧在日本海军服役,并在1872年改名为“东”号,但随着新军舰到来,它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1871年,日本海军获得了铁甲舰“龙骧”,后来又从英国订购了“扶桑”“金刚”和“比叡”,这些军舰的威力都更为强大,“东”号逐渐退入二线。
改名为“东”号的“甲铁”舰,该舰在后来的服役生涯中还参与了剿灭西乡隆盛叛乱的西南战争,以及1874年入侵台湾的军事行动
19世纪80年代,该舰进行了一次改装:过时的前膛炮被拆除,同时还安装了一些新武器,但这次改装只是为“东”号延长了些许寿命,1888年1月28日,该舰正式退役。尽管这一服役时间有些短暂,但和姐妹舰——1870年代就拆毁的“阿达尔伯特亲王”号相比,它仍算得上极为长寿。
与后来日本的其它军舰相比,“甲铁”舰远不算著名,但在近现代历史上,又极少有舰船像它一样拥有如此离奇的命运,并和如此多的大事件串联在了一起。它卷入了美国内战、德国统一、明治维新。期间,它改换了5个舰名,并在6个国家之间来回转手,最终成了日本海军的奠基石——“甲铁”就像蝴蝶效应中那只挥动翅膀的蝴蝶,暗中见证和影响了19世纪风云变幻的世界。
专栏征稿——点击参与!
相关资讯请关注: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