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浓雾散去,一艘诡异的军舰在日本北方现身,与那些出没在当地的渔船和商船相比,这艘军舰看上去就像是怪物:它通体漆黑、前方有一个巨大的撞角,侧面覆盖着铁板,主炮爆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在地平线另一端,浓烟在叛军要塞——“五棱郭”上空升腾,吞没了高高飘扬的、“虾夷共和国”的旗帜。
如果直接提到这艘名为“甲铁”的军舰,大部分人难免一头雾水,但如果你对明治维新有所了解,或是玩过《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就会发现它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一笔。另外,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历史上,其中一个例子是《甲铁城的卡巴内瑞》,事实上,这艘军舰和其中的装甲列车不仅同名,而且都有一个相似的舰首——这种雷同显然不是巧合。
但“甲铁”的故事并非源自日本,它要从1861年美国的南北战争说起。当时,一场争论让这个国家内部剑拔弩张,而问题的核心则是奴隶制的存废。在北方,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废除这种不人道的制度;但在南方,此举却遭到了强烈反对,因为这将摧毁当地的种植园经济。
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将美国撕裂成了两部分,一场内战于是爆发,而“甲铁”舰的故事,就开始于这场战争
围绕着奴隶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最终引发了一场长达4年的内战。虽然内战的主要战场是陆地,但对叛乱的“南方邦联”来说,它的命运却决定于海上。作为传统农业区,南方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棉花出口,不仅如此,其境内还没有任何工业,大部分枪支弹药都要从国外购买。
而这一点很快被北方察觉,依靠舰队,他们建立了一条封锁线,随着运送物资的船只遭遇拦截,南方人的后勤很快捉襟见肘。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面对严密的海上封锁,南军并没有能打破封锁的武器。
美国内战期间的漫画:北方军队像长蛇一样封锁了南方的边境和海岸线
19世纪中叶,木制风帆战列舰的地位遭到了挑战。在当时,诞生了一种新式军舰——铁甲舰,这种军舰表现出了极大的军事潜力:其表面的铁甲可以有效抵挡炮击,蒸汽动力装置则可以在不依赖风向的情况下高速航行。有时,仅仅一艘铁甲舰,就可以替代数千名士兵坚守一座港口,或是摧毁一整支老式的木制舰队。
19世纪60年代后问世的铁甲舰:建造中使用的众多新科技,令它们成了一种能影响战争成败的武器
然而,南方的工业基础太弱,完全无法建造铁甲舰,在战争期间,他们只完成了一些“代用品”。这些军舰用铁轨充当装甲,用机车锅炉充当引擎;毫不奇怪,它们战斗力很差,只能在近海作为浮动炮台使用。
南方邦联海军改造的小型铁甲舰,它们在火力、机动性和吨位上都无法和北军的同类产品抗衡
如果要打破封锁,就必须向欧洲订购铁甲舰——这一点很快成了整个南方邦联的共识。19世纪中叶,欧洲的造船中心是英国,虽然该国政府同情邦联,但在一系列国际事件之后,他们已决心作壁上观。但在英吉利海峡对岸,法国政府却有火中取栗的想法,这让南方人看到了希望。
1863年6月,南方邦联的掮客——约翰·斯莱德尔(John Slidell)拜见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希望订购两艘铁甲舰。拿破仑三世对此表示同意,但条件是交易必须严格保密。得到默许之后,邦联便在法国皇帝本人的介绍下,同造船商吕西安·阿曼(Lucien Arman)签订了协议。
法国造船商吕西安·阿曼——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密友、南方邦联铁甲舰订单的实际接手人
这两艘铁甲舰总共花费了邦联240万法郎:为掩人耳目,它们最初被命名为“奇奥普斯”号(Cheops)和“斯芬克斯”号(Sphynx),名义上的客户则是埃及政府——邦联相信,凭借这些伪装,它们足以绕过北方派往欧洲的耳目。
虽然属于铁甲舰,但“奇奥普斯”号和“斯芬克斯”号的船身依旧采用了木质结构,只有侧面和炮台得到了装甲保护。与同时代欧洲的铁甲舰相比,这两艘军舰也不算特别庞大,它们的排水量只有不到1600吨,全长只有57米——一个成年人只要半分钟,就可以从船头走到船尾。
《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中的“甲铁”号(即“斯芬克斯”号),在19世纪的铁甲舰中,该舰的尺寸实在不能算是太大
但两舰真正引以为傲之处在于火力和装甲。其主炮安装在两个炮台中,其中一个炮台位于舰首最前方,形状呈圆形,周围有一圈装甲保护,该炮台上共有三个射击孔,其中一个朝向正前方,其它两个在左右两侧。
该炮台中央布置了一门阿姆斯特朗线膛炮——它的口径有279毫米,是当时威力最大的海军武器之一。如果使用高爆弹,它足以重创当时大部分的木制军舰。战时,该炮可以通过甲板上的轨道旋转,向前方或侧面的目标发动炮击。
另一个炮台位于船体中后部,呈椭圆形,其中布置了两门127毫米线膛炮,这种火炮虽然威力不如前者,但射击速度更快。和前主炮一样,它们也采用了前膛装填的方式,炮台内部安装有滑轨,以便火炮能在战斗中转向。
“斯芬克斯”号(即后来日本的“甲铁”号)侧视图,其中斜线区域是敷设有装甲的部分
整个军舰的装甲由锻铁制成,高度为3米,敷设在整个船体侧面,其厚度从89至125毫米不等,在装甲内部,还有一层600毫米的柚木衬里。另外,各炮台周围也安装了装甲,其最大厚度能达到140毫米。
和19世纪中叶大部分的战舰一样,“奇奥普斯”号和“斯芬克斯”号都采用了“风帆+蒸汽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两艘战舰的引擎都法国勒阿佛尔(Le Harve)的曼泽林公司(Mazelin & Co)生产。其中包括两座锅炉和两部蒸汽机,它们能让军舰以大约10海里/小时(即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前进。
但在19世纪中叶,蒸汽机却存在着一个缺陷:效率低下。虽然“奇奥普斯”号和“斯芬克斯”号最多能携带200吨煤炭,但假如爆发战斗、需要全速追击,这些煤炭仍可能在几天内消耗完毕。
“甲铁”号(即原“斯芬克斯”号)风帆全部张开时的状态,由于发动机功率有限,该舰仍然保留着这种原始的航行方式
也正是因此,两艘军舰都安装了风帆,这些风帆的总面积有800平方米,几乎与一座小型球场相当。在远航期间,或是其它需要节省煤炭的场合,军舰就将依赖这种传统的办法前进。为了操纵上述火炮和动力系统,整个军舰将搭载10名军官和120名士兵。
在测试中,“斯芬克斯”只用4分钟便转完一圈,表现相当优秀,而在远海航行时,该型号的适航性和稳定性也令人满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舰首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撞角,当海上波涛汹涌时,撞角激起的波浪将不时涌上舰首。
“斯芬克斯”号的舰首特写,在面对铁甲舰时,由于当年的火炮准确性和杀伤力都相对有限,当时许多军舰都保留了撞角,并以冲撞作为解决对手的最后方式
虽然保密极为严格,但纸包不住火——北方政府紧盯着欧洲的每座船厂,搜寻着南方军舰的蛛丝马迹。随着两艘铁甲舰渐渐成型,美国驻巴黎大使馆发现了异常。1863年末,法国政府被迫向北方政府妥协:1864年2月,他们签署法令,禁止将军舰出售给南方邦联。
不过,吕西安·阿曼却找到了脱困的办法:早在1863年底,即美国政府察觉时,他便在为两艘铁甲舰寻找下家,其中一个潜在的客户就是北欧的丹麦王国。
本文由游民星空制作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资讯请关注: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