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没有厂商考虑过涨价,然而对于那些连60美元都得标成59.99美元他们才会觉得赚到了的消费者而言,涨价无疑意味着更低的消费热情。相反,DLC和微交易等“持续性收入”却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玩家一点一点敞开自己的钱包——这样还能比直接涨价挣得更多。事实上,EA和育碧等公司的财报也证明,持续性DLC和微交易收入已经比游戏本体更赚钱了。
在微交易领域,赛车游戏反倒是比较后知后觉的那一批游戏类型。就拿《极限竞速》来说,虽然它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卖VIP、卖车辆包、卖DLC地图,但至少没有开箱抽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很良心,因为你每次升级都能获得一次抽奖的机会,在你还没什么钱的初期就能抽中布加迪威龙这样的大杀器,根本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然而,今年微交易的滚滚浪潮突袭了赛车游戏,《极限竞速7》也加入了开箱抽卡的环节,让人有些猝不及防。赛车手服装,抽!赛车套件,抽!比赛用的奖金经验加成卡,抽!因为引入了过多的抽卡要素,甚至导致《极限竞速》系列传统的VIP价值大打折扣,让众多预购了豪华版的玩家怨声载道。直到官方决定追加VIP独占赠送的五款车,这样的批评声才逐渐小了下去。
而被喷得更惨的,显然是《极品飞车20》。由于太过仰仗微交易开箱所获得的性能套件,甚至到了不氪金就没法顺利进行主线剧情的程度,遭到了媒体和玩家一致的口诛笔伐。特别有趣的一点是,由于我玩的直接是预置了一部分微交易内容的豪华版,我的游戏体验其实要比普通版用户好上很多,并没有特别感受到官方对于强制氪金的恶意。看得出来,或许对于EA来说,《极品飞车20》的微交易内容就是变相提高售价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弄巧成拙了。
微交易是时代的大潮,赛车游戏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几个厂商拥抱微交易的方式却很原始、很直接,也造成了非常糟糕的结果。在寻找用户接受度和自身利益中间平衡点的道路上,赛车游戏的厂商们无疑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得好好向游戏圈的其他大佬们取取经了。
而作为玩家,我何尝不希望个个厂家都像CDPR那么良心,把DLC当续作来开发呢?但,不是每个厂商都有波兰人的魄力与硬实力。在开发成本居高不下,游戏售价也不可能提升的当下,还是说服自己,去接受微交易时代来临的现实吧。
在我看来,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们恐怕都很难再见到今年这样赛车游戏百花齐放的局面了。
赛车游戏曾被归类在体育游戏的范畴里,而它也确实在某些方面和那些传统的篮球足球游戏有非常多的相似点,比如,一年一作所带来的疲劳感。
这类模拟游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存在的。当这些游戏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已经几乎做到和现实完全一样,甚至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么它们就会陷入不知道下一代要加什么新东西的怪圈。不像RPG或者动作游戏,只要有新的角色和新的剧情,再搭配上新的系统,很容易就能开发出新作,并吸引到众多的玩家。
再看看《FIFA》、《实况》还有《NBA 2K》,很多时候,你压根就说不出来每一代之间具体有哪些地方改进了。画面更好、碰撞系统更真实、球队更多、名单更新——好像也就只有这些模棱两可的区别。你去购买新作,可能只是因为形成了习惯而已。
赛车游戏也同样,《极限竞速7》相比上一个赛道作《极限竞速6》,你能说有多少变化呢?除了4K+60帧,和一些近两年发布的新车(包括封面上刚刚公布的保时捷911 GT2 RS)之外,你很难发现其他的爆点,甚至微交易这样的内容反而成了大家攻击的对象。
《极限竞速7》都如此,那更何况未来的《极限竞速8》呢?他们究竟要用什么新东西去吸引玩家入坑?如果只是画面更好、车辆更多、赛道更多……好像听上去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
或许,吸取电竞游戏,比如MOBA类和格斗类游戏的经验,让体育游戏的生命周期延长,通过更新DLC的形式来延续它的热度,而非产品迭代,会成为未来赛车游戏的新模式。在很多情况下,新一代赛车游戏和老的赛车游戏相比,内核是没有怎么变的,只是新增了一些车辆和赛道。那就可以在现有的框架下直接通过DLC来更新,把这个游戏从短销变成长销。等到有革命性的新技术发布,或者是玩家已经对现有的框架感到疲劳的时候,再适时地推出下一代作品,我认为会比现在的情况要理想很多。
不过当然,如果赛车游戏个个都像《FIFA》那样,就算变化没那么大,但只要每代一经推出就会有一堆人抢着购买,那如果我是公司CEO,我何乐而不为呢?等到什么时候玩家真的感到疲倦,或者连开发者都想不出来到底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加进来的时候,体育游戏电竞化、网游化的时代,可能才会真正地来临吧。
相比于枪和球,车这个欧美游戏的重头,在中文圈的接受度似乎并没有前两个那么高。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现实中的驾驶提不起兴趣,或者想在虚拟的世界里过一把豪车瘾,那你就应该来尝试一下赛车游戏。毕竟,人类对更高更快更强,总有一种天然的渴望。
今年也是少有的赛车游戏大年,不知道大家最喜欢的赛车游戏是什么,对这种游戏的未来又有怎样的展望呢?
相关资讯请关注:极限竞速7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