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嘉与任天堂的竞争,大部分研究者将其开端定为1985年,彼时老任的红白机已经对世嘉的SG-1000造成了十足的威胁。要知道,在此之前的世嘉可是凭借这部游戏机让自己的股价超出东京交易所能够显示的上限!
对此,世嘉在该机型的基础之上研发出SG Master System,可惜的是除了在欧洲市场有所斩获之外,它依然未能在日本和北美市场取得佳绩,而同时期的红白机则一直保有日本市场95%的占有率,更是于1988年控制了北美市场的83%。
SG-1000(上)和SG Master System(下)都未能完成狙击任天堂的目标
关于世嘉的这次失利有许多分析,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任天堂的全力打压,比如其规定“第三方厂商如果在红白机发行游戏,则不得移植给它的竞争对手”。此举对于试图“后来居上”的SG Master System无疑具有毁灭作用,以北美市场为例,大名鼎鼎的动视公司从1985年为其开发游戏到1989年正式宣布停止支持,期间的作品数量甚至不足5款。
只不过,8位机时代的竞争并没有给世嘉宣判死刑,作为硬件制造出身的它选择将战争升级到16位机型,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Mega Drive(俗称MD)于1988年的问世,画面和声效的全面进化让其在短时间内赢得了玩家欢迎,期间更有不少经典作品为其保驾护航,比如《战斧》《索尼克》《梦幻模拟战》《恶魔城》等。
正所谓“乘热打铁”,MD不仅让世嘉的股价重回交易所第一,他们还趁势出品了掌机Game Gear,并且用MD的移植作品吸引市场。可惜这台掌机不到3小时的续航能力实在是一大软肋,至于外接TV调幅器以转变为小型电视的功能……怎么说呢,玩家真的不太感兴趣。
16位机的暂时成功依旧阻挡不了竞争对手的出现,那就是32位的索尼PS初代。对此,世嘉并非没有准备,围绕Sega Saturn(俗称土星)的研发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1994年11月两台机器的相继发售,新一轮的较量再度开始。
从客观角度看,土星的技术优势在于缓冲内存和动画并合能力较PS更佳,使得读取速度快、人物动作较流畅,而这也是许多街机作品在移植家用机时会优先考虑的问题,比如格斗对战、横版闯关等。但PS的独立多边形绘图处理器则在“3D综合性能”方面更胜一筹,受到当时的3D游戏兴起浪潮的影响,后者成为了许多玩家的首选。
更别提《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于此时高调宣布站在索尼一边,要知道……这两款游戏的动向在以前足以影响整个日本玩家群体的选择意向。
时至今日,全球统计数据已经为这场较量判出了胜负,土星以960万台的销量逊色于PS初代的突破1亿台。
都是“鸡”的锅,中山隼雄曾失望地表示:“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万代会取消这次合并!”
在世嘉和索尼的初次竞争中,前者除了试图以降价获得优势,还启动了与万代的合并进程。一方面,世嘉希望能够获得万代旗下的动画和玩具版权以制作游戏对抗索尼、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联手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连续多年赤字的万代也急需新资金的注入以求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