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的视觉表现手法和抽丝剥茧的叙事手腕让这部作品在风格上独树一帜。
现在是2084年,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构想的世界最终还是以另一种形式于100年后降临。只不过如今监视着人们的,并不是四处悬挂的“老大哥”海报和电幕背后的“真理部”探员,而是植入在绝大多数人大脑内部的芯片。《攻壳机动队》中的义体和义脑已经在这个世界普及,每个人的所见所闻、甚至所思所想,都会被电脑诚实地记录在案。
你是一名被称为“观察者”的神经网络侦探,日常工作就是侵入审讯对象的大脑,读取他们的记忆,搜集有价值的证据。有一天,你突然收到一条来自儿子的神秘讯息,以此为契机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连环杀人案。一系列刨根问底的追查行动势在必行,但你也不得不在这个过程中,亲自体验受害者和犯罪嫌疑人超乎想象的内心恐惧。随着你在探寻真相的路上越走越远,一个和你儿子有关的惊天秘密也逐步揭开。而这一回,你无法置身事外……
《观察者》是一款赛博朋克题材的惊悚解谜游戏,由波兰的一家游戏公司开发。在此之前,这家公司还开发过在恐怖游戏圈子内颇受好评的《层层恐惧》,其视觉风格和气氛营造手法也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了《观察者》当中。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大幅收敛了“吓你一跳”的廉价把戏,并将叙事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部作品在风格上其实和《SOMA》、《报复》、《心灵杀手》更加接近。
作为一名神经网络侦探,你将会在这场连环杀人案中审讯(可能的)目击者、调查罪案现场、以及读取受害者或犯罪嫌疑人的记忆——而这些活动正是本作最重要的三项叙事手段。和其他角色进行对话能够帮你获取和案件相关的第一手信息;调查罪案现场可以让你在分析取证的过程中推断出许多潜在的可能性;而读取记忆的绝活则会让你以当事人的视角重新体验一遍事件流程。游戏的叙事节奏基本上维持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营造出的沉浸感优雅而自然。
通过“脑后插管”的方式读取别人记忆,是叙事部分的重中之重。类似的桥段在不久前发售的《报复》中也曾出现,但是《观察者》并没有像前者那样仅仅是换一个主角来“平铺直叙”——这部作品更加注重还原人脑碎片化记忆的真实状态。不连贯的空间拼接、频繁的镜头闪回、以及混乱的时间线在记忆的世界中宛如家常便饭,属于主角自己的记忆片段也会时常在这个过程中与别人的记忆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团乱麻。
读取记忆的方式就是这样的:把“USB接口”直接插进别人脖子里
当然,记忆的世界也绝非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大量颇具象征性意义的物品堆叠,给回溯记忆的过程增添了一些相对通俗的“隐喻”。例如堆积如山的锅碗瓢盆和洗衣机,很有可能是在暗示该角色沉重繁琐的家务和家庭压力;而显示着巨大眼睛且无处不在的电视屏幕,则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角色担心秘密泄露的不安……
游戏非常精妙地还原了人类记忆碎片化状态。比如这位角色记不清前面这位兄弟具体长什么样,但能记住他衣服上的文字。
在侦探悬疑的主线故事之外,《观察者》还延伸出了许多其他有意思的话题,比如对脑后插管技术前景的构想、对反乌托邦社会矛盾的描述、以及对人类意识本源的探讨。考虑到这些话题都比较严肃深奥,这款游戏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向玩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发起了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通关这款游戏的体验有点像第一次观看《攻壳机动队》《致命ID》《禁闭岛》或者《黑客帝国》。然而短短8-10小时的流程,只能对每个话题浅尝辄止。这款游戏中涉及的哲学探讨,远远无法达到上述几部电影的深度。
相关资讯请关注:观察者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