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是一部极其优秀的《战地》续作,或许能因此引领起一场一战射击游戏潮流。
先安利一发新闻中心同志的奇技淫巧,请各位点击这里,他们这是要上天啊~
军事射击游戏数不胜数,但演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射击游戏却非常罕见。在《战地1》出现以前,在3A级射击游戏里还根本没有一战的身影。
之所以一战不受游戏界待见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因为虽然一战的残酷与激烈算得上是世界之最,可囿于堑壕战的特殊情况,在电子游戏中并不容易将其独特的风韵表现出来。且相比于二战与现代战场上大行其道的自动武器,绝大多数一战战场上的士兵都只有栓动式的步枪。这就让以一战为背景的作品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们真的只提供原汁原味的一战体验,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习惯了突突突的玩家们不会买账,进而让销量砸锅。
这在游戏界其实是个老话题,秉着实践出真章的原则,我个人是一直盼望着有人挺身而出来“以身试法”的,考虑到近年来射击游戏在题材上严重的自我重复,想必希望尝尝一战这口鲜货的玩家应该不止我一个。所以,当最早听说下一部《战地》会以一战为背景时,我真的是非常的期待,也非常的兴奋。
至于玩到游戏后的实际感受嘛……
《战地1》绝对是一部好游戏,按照我个人对当代射击游戏的了解,我很难说服自己给它打出9以下的分数。可话说回来,如果你期待一部还原一战风韵的射击游戏,那么这部作品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心理上的落差感。
有趣的是,尽管《战地1》的背景设定却为一战无疑,但DICE这次并没有真正直面一战游戏改编的核心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一种迂回策略,把几乎所有的战役与多人战场都设定在了1918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1918年,交战的双方都有了各种各样的自动与半自动武器,尽管这些武器在部队中的列装比例还非常的有限。堑壕和拉大栓的事儿,就这么轻轻松松的给DICE一个云手拨到了一边儿。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的自动武器在效能上确实不及系列的其他几代作品。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这个设定保驾护航,DICE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把《战地1》,做成了《战地1942》的究极无敌重制版。《战地1》的一战背景也变成了某种魔改后的一战背景,在四个职业中,除了狙击手(侦察兵)以外的另外三个出来就有自动或半自动武器,火力都很凶猛。这份凶猛的火力赋予了玩家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也让统治着一战战场的两个重要元素:堑壕和机枪失去了他们在真实历史中的效力。如果你最近一段时间里还玩过其他的《战地》,那么根本不用担心这部“罕见”的一战FPS会给你带来多少不习惯,因为本质上讲,它和此前的《战地》在单兵层面的游戏体验几乎一模一样。
并不是所有的地图都有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很强的战线感,大多数的战斗还都伴随着混乱的互相渗透。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屏幕中的战场不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也并不妨碍《战地1》成为一部优秀的射击游戏。为《战地》系列所独有的恢弘气势在游戏中依然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32对32的战场规模没有早年那么夸张,但和其他所有的FPS相比,《战地1》依然是大怪兽一样的存在。比庞大的战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战场既不显得拥挤,也不空旷,这看似简单的成果背后蕴藏着DICE多年以来的宝贵经验,还真不是其他人随便就能学得来的。
DICE在武器“考古”方面的偏执在《战地1》中也再次得到了展现,而且考虑到这次在游戏中出现的武器真的要算是古董中的古董,DICE的活干得确实格外漂亮。与二战和现代武器不同,在游戏中我们接触到的不是MP40,不是SCAR-H,这次DICE给我们带来的武器库,恐怕只有那些最资深的军迷才能全部认出这些在当年仅仅于铁丝网间昙花一现的武器。这无疑赋予了玩家们许多久违了的新鲜感,且在这么一番折腾下,玩家群对于一战武器的整体认知肯定会实现质的飞越。
这些武器的精致程度也延续了《战地》系列的一贯传统,除了枪声的各自不同、射击手感的天差地别以外,就连弹壳落地的细微声响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对细节的穷究远非是业界的标准配置,也是DICE的《战地》系列在近年来足以傲视群雄的资本之一。这些作用于作品基础元素上的精雕细琢从根本上把《战地1》变成了可能是时下最为精致的射击游戏,这与设计上的选择无关,是最昂贵的“笨”功夫。
既然把背景设定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地1》自然也少不了许多标志性的一战特色。
刺刀冲锋是《战地1》中最具一战特色的元素之一,游戏中大多数的武器都加装了刺刀,玩家在奔跑中按下近战键就能发动刺刀冲锋,正面“撞”到敌人就是一击必杀。刺刀冲锋的好处是比单纯的奔跑接近敌人速度更快,缺点则是进入冲锋状态后转向会变得特别困难。如果条件合适,刺刀冲锋能发挥奇效,且不管怎么说,对于我个人而言,刺刀冲锋都是《战地》近年来给我带来的最具满足感的击杀方式(之前是骑摩托车撞人……),如果不是因为战场上的自动武器太多,刺刀冲锋的实用性肯定还会进一步的增加。
相关资讯请关注:战地1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