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竞速:地平线3》或许还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在眼下,却绝对是全无敌手。
每当我觉得购买Xbox One可能是一次错误的冲动消费时,我就会把机器打开玩上两把《极限竞速》,在那之后,所有的疑虑就都会烟消云散了。
没错,虽然给我们提供了评测拷贝的微软公关看到这段文字可能会心情比较复杂,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对于我个人而言,玩《极限竞速》基本上就是我购买Xbox One的全部理由,除此以外的其他作品都属于可有可无。这种说法或许有情怀的成分在里面,但必须说明的是,我只认为自己是个赛车游戏粉丝,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极限竞速》粉丝。
然而,眼下的竞速游戏界就是这样,曾经分属于不同平台的两大竞速霸主在本世代就只有《极限竞速》还在不停的发展,《GT》系列从上时代末期的终曲之后至今都没有推出续作。所以,如果你希望体验到顶级的拟真向竞速游戏,那么Xbox One上的《极限竞速》系列基本上就是你眼下唯一、且不容错过的选择。
换句话说,在本世代主机推出后的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极限竞速:地平线3》连可以横向比较的作品都已经找不到了。在老对手《GT》闭关苦修的当代,只有它高高的飞翔在云端,别的所有作品都在其下的某个地方。
《极限竞速:地平线3》宣传片:
事实上,打从《极限竞速5》开始,这一系列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从2013年至今,《极限竞速》就一直是同类作品中的绝对王者。《极限竞速:地平线3》的推出更是一种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全面碾压,无论从质量还是体量上讲都是如此。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里咱们可以用数据说话。首先就是车辆总数。在大多数竞速游戏都只提供50台左右的车辆选择时,《极限竞速:地平线3》在刚发售时这个数字就达到了350+,可能比本世代其他竞速游戏IP所提供的车辆数加在一起还多。更何况,这350多辆车都包含了全部的真实内饰细节,光是这份庞大的工作量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本作的产品质量有多么丰厚。相比之下,市场上还有许多竞速作品根本就不支持车内视角,在这个层面上完全无法与本作竞争。
对车辆内饰100%的还原是《极限竞速》系列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线竞速类游戏的标准之一
这几百辆车里还不仅包括了许多玩家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超跑与赛车,还收录了许多玩家们很可能自己就拥有的经济型小车。如果你也是有车一族,那么很有可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爱车,在驾驶体验的对照中进一步的感受到游戏的奇妙。
在技术层面,《极限竞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本作中也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如果你把所有的辅助驾驶选项都打开的话,《极限竞速:地平线3》会变成一部极具亲和力的街机向作品,即便是新得发绿的新手也能在狂飙中找到不少的乐趣。
但在关掉了所有驾驶辅助选项之后,屏幕中的所有车辆都会忽然间变成脾性乖张的钢铁怪物,每一台的性格与能力都不相同。想要彻底驯服这些怪物需要玩家付出大量的时间与其建立默契,若你能看懂那些复杂的技术指标则能事半功倍。因为大多数车辆都允许玩家对轮胎气压、刹车平衡、齿轮箱变速效率等指标进行调整,配合上对车辆表现的精准模拟,这些多年的技术积累构建起了《极限竞速》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深度,在玩家初窥门径之后,当真是其乐无穷。
能够玩转这套系统的,才能算是拟真向赛车的高手。值得一提的是,本作也依然支持下载其他玩家使用的调整选项。
“地平线”系列其实是《极限竞速》的一个衍生品牌。与专注于专业赛道的正传不同,《地平线》系列高调的拥抱了开放世界元素。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荒原到法国普罗旺斯那长满了薰衣草的田野,《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就是将地球上一些最美丽的场景变成玩家们可以随意驰骋的赛场,而在2016年,地平线狂欢节终于降临了南半球,把我们带到了热情而狂野的澳大利亚。
游戏中的所谓“地平线”其实是一场以赛车为主题的狂欢节。如果你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那么不妨把它想象成是一场持续好多天的音乐节,而主角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赛车与一场又一场的比赛。开发者在气氛的营造上无所不用其极,其效果也非常显著。这形成了《地平线》系列独一无二的狂欢节风格,与正传系列的冷峻严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游戏中极富戏剧性的画面之一“飞越火车”,类似的场景在游戏中还有不少
相关资讯请关注:极限竞速:地平线3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