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柱》是一部用新技术制作出来的古典RPG,珍贵而优秀得可遇不可求。
用“神仙难躲一溜烟”的俗语来描述《永恒之柱(Pillars of Eternity)》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瑕疵,因为在游戏中干掉神祇的武器不是火枪,而是一颗巨大的炸弹。那还是游戏正式开始的15年前,一位年轻的农场主Waidwen开始自称是光明、救赎与诞生之神Eothas的化身,并开始了一场反殖民/宗教清洗的政治运动。在神迹的帮助下,革命很快就完成了,效率高得有些荒唐,因为当殖民地总督见到一个完全是由光芒组成的人时就意识到,自己唯一可能取得的成功就只剩下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了。
如此有说服力的“神明降世”为Waidwen挣得了“神王”的称号,不过在他们搞定了故乡以后,这场令人不安的狂热之火也终于烧进了邻国的版图,“圣徒战争(Saint’s War)至此正式爆发。Waidwen的兵锋在战争前期所向披靡,但随着战线的推进,他所遇到的反抗也越来越猛烈。对于邻国的百姓们来说,别管自带的特效有多炫目,Waidwen与其说是Eothas在人世的化身,倒不如说更像是个装神弄鬼的骗子,即便是Eothas的信徒也对支持Waidwen心存疑虑。
《永恒之柱》宣传片:
圣徒战争以一种极富戏剧性的方式落幕:火焰与战争女神Magran的牧师们制造出了一颗超级炸弹,十二名战士以令人热泪盈眶的英勇携带着它在一座桥上伏击了进军中的Waidwen。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之后,Waidwen和桥上的五十名神王卫兵一起灰飞烟灭。尽管在实力上依然占尽上风,但刚刚见到了自家的“神兼国王”被敌国的神职人员制造的武器炸得无影无踪后,原本气势如虹的大军登时全体傻眼,做了鸟兽散。Eothas的信徒们也在盛极一时之后跌落进了苦难的深渊,而更加令他们感到绝望的是,曾经经常直接与信徒们进行精神沟通的Eothas从此对信徒缄默不语。而这看起来只可能有两个原因:要么是他们所信奉的神祇抛弃了他们,要么是在那场爆炸中,Eothas真的已经“死去了”。
当诡异的瘟疫与绝望的统治者碰面以后,世界就收获了一棵这样可怕的树
鉴于这颗炸弹干掉了一个神,人们感觉必须得给它起个名字,这件弑神兵器从此就被命名为“神锤(Godhammer)”。
而干掉一个神的后果就是,整个Dyrwood(念“迪尔吾德)地区都被一种名为“Waidwen的遗产”的瘟疫所笼罩,症状是越来越多的新生儿都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众神对人类弑神行为的惩罚,不过其背后似乎另有隐情。
这是《永恒之柱》背景故事的一小部分,它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段落,但从内容比例上来讲,即便是不经过在下的精简,它最多也就是游戏故事背景的百分之一。黑曜石给我们搭建的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宏伟和深邃,至此可见一斑。
一开始我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移民”,不过很快我们就会被卷入一场可怕的大阴谋
黑曜石工作室的前身是黑岛工作室,后者的功勋簿上包括《辐射2》《异域镇魂曲》《冰封谷》《博德之门》。在扯旗单干以后,原本不被看好的黑曜石独力开发了《星球大战:旧共和国2》《无冬之夜2》(包括《背叛者的面具》与《泽希尔风暴》)和《辐射:新维加斯》等作品,成功得一塌糊涂。在其他幸存的竞争者都在被收购后转战3A的当下,它也成了老一辈专注RPG的工作室里,唯一一个还坚守在古典路线上的组织。而这部《永恒之柱》则是他们自2008年后对古典RPG的一次最新尝试。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宏大是《永恒之柱》的第一个特点。玩古典RPG就像是读一本厚厚的大书,此类游戏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多得离谱,百万字的文本都是家常便饭。在十多年前的游戏界,各家都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主要靠文字编织出的内涵便成了一种“高质量”的标签。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或许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更加直接、更加华丽的展现方式,但对于那些富有想象力的玩家来说,文字所能承载的魅力始终都能超越多边形堆砌出的幻景。比如下面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场景,一些作品可能需要用上动作与表情捕捉技术才能实现,而在《永恒之柱》中,一连串的动作变成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描述:
年轻的水手焦虑的捏着他的帽子,汗水打湿了他的眉毛。他瞪着眼睛看着你走向这边,想了想,向你迎了过来。
看,是不是也挺好?
在本作中,精致的文字描述在许多时候代替了直观的画面展示,成为了传达体验的最有力方式
相关资讯请关注:永恒之柱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