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自称玩了几十年的游戏,然而从来不认为游戏是一种艺术:“当你拿起手柄的那一瞬间,这就成为了一项运动”。在这位大导演看来,艺术是一个创作与欣赏的单向过程,而游戏则要受众参与和干涉,不同对象完全可能从中获得差别巨大的感受,这和电影的表现手法背道而驰。
事实上在这位导演、编剧兼电影制作人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和游戏有关的故事的确为数不少,前后大小加起来足以在游戏史上留下专门的一笔记录,虽然肯定不如他在影史上的分量,但也绝对是热闹非凡的几页——哪怕未必是正面意义上的。

现在说起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之作,公认首选自然是1975年的《大白鲨》。不到30岁的斯皮尔伯格指挥着一支摄制队伍,带着一台机械鲨鱼,把一个B级片程度的剧本变成了一部经典电影,让这条大白鲨(Jaws)成为好莱坞的象征之一,同时也是斯皮尔伯格和游戏首次产生联系。当时的雅达利已经通过街机打开了最初的游戏市场,在《大白鲨》上映四个月前他们就推出了对应的街机游戏:玩家操作潜水员捕捉小鱼躲避大白鲨。虽然到最后他们还是没能从环球影业手里获得改编版权,不得不把游戏改名为《Shark Jaws》,但仍然被认为是史上第一款配合电影宣传的商业游戏,要知道那可是1975年!而真正获得官方授权的《大白鲨》第一款改编游戏则直到1987年才在FC上发售。
《大白鲨》让斯皮尔伯格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接下来的《第三类接触》、《夺宝奇兵》等作品更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票房口碑双丰收,俨然就是当时最耀眼的新一代摇钱树,而1982年的《E.T.》则成功地占据影史票房纪录长达11年之久,直到被斯皮尔伯格自己的《侏罗纪公园》超越。于是在综合各方面的考量之下,雅达利在当年赫然拍案决定,重金买下《E.T.》的改编权并在年底推出游戏——而这之后的故事,相信稍微有点阅历的玩家都知道……
史称“雅达利崩溃”的游戏史大事件的导火索正是这款游戏,为了赶在年底圣诞商战前上市交出的成品质量根本经不起考验,一厢情愿地以为挂着ET招牌玩家就会买账,最终造成商品大量积压,对当时的游戏销售模式来说,成百万份卡带卖不出去无法回收制作成本的打击是足以致命的,加上雅达利为了购买ET版权花掉的千万美金……最终让昔日看似如日中天的雅达利帝国走向衰落,连锁反应引发整个北美游戏市场的寒冬,也让后来的任天堂有机会崛起。
相关资讯请关注:光环5:守护者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