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当美国律师杰克•汤普森(Jack Thompson)被吊销执照时,整个游戏界都欢腾了:首先,他的思路是公认的奇葩,同时,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讼棍。在2006年,他将索尼、微软和R星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在某位杀人犯的电脑中发现了这些公司的游戏。也正是因此,他的一句话几乎成了当时的笑柄:“每起校园枪击案背后,我们都会发现扣动扳机的孩子,其实是一名游戏爱好者。”
毫不奇怪,汤普森的说法完全是一派胡言:他既不是相关方面的专家,也没有多少科学论据,相反,他的动机全部是出于炒作,而为之推波助澜的,既有不明就里的家长,还有顽固不化的保守人士。“瞧这画面,多么血腥,多么暴力,肯定会伤害到下一代!”这就是他们反对游戏的全部理由,自然,这些“道德卫士”只要一出现,便会遭到电玩爱好者的“热烈问候”。
“你为什么不去死呢?”“汤普森是个傻X!”当年,类似的谩骂几乎覆盖了国外的大小网站,不仅如此,还有人以《GTA:SA》为基础开发了一款模组,在其中,你可以用各种方式将这位律师凌虐至死。更有甚者,一些人还针锋相对地试图证明:游戏暴力的泛滥对社会稳定有益,这难免让人大吃一惊:“在疯狂的程度上,电玩爱好者和汤普森的支持者原来毫无区别!”有人如此感叹道——毕竟,爱情和偏见都容易让人失去理性。
实际上,双方的观点都存在问题。首先,那些抹黑电子游戏的人并没有弄清,究竟是游戏暴力诱发了犯罪,还是犯罪者在作案前,曾用电子游戏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而游戏爱好者的问题是,由于汤普森之流的言论,他们开始“为了反对而反对”,以致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不仅不应在现实中宣扬暴力,而且也不能对游戏暴力的泛滥听之任之。换句话说,少数跳梁小丑固然值得鄙视,但我们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无视游戏暴力带来的危险。
歌颂暴力从何而来
在展开分析之前,我们必须探讨一个问题:即游戏暴力泛滥的源头何在。首先,对力量的崇拜是人类的天性,另外,就近一点的历史说,这种潮流其实与二战有关。作为所有战争中最惨烈、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场,在70年后,它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这一点可以从二战书籍、电影和游戏的数量中表现出来。
“正义一方决定使用暴力”“正义巧妙进行部署”“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这种三部曲是许多游戏的叙事方法,然而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不管如何变化,其套路都和当年的战争宣传片如出一辙。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随着二战结束,大批战地记者和新闻导演,从政治转向了商业领域,同时也把固有思路带进了流行文化圈。它们在“冷战”大背景下发酵,并像接力棒一样被传递到了现在,而更重要的是,游戏开发者总习惯从流行文化中汲取灵感。
Via:polygon
相关资讯请关注:仇恨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