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近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时人类会使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人们将使用石头。
英克雷则说:爱因斯坦错了。
事实上,人类文明是否会被一次全面的核战完全毁灭一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尤其是在冷战阴云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那些年头里,这曾经一直是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然而,当悲观主义者们被核冬天吓唬得期期艾艾时,这个令人压抑的场面却为娱乐事业注入了一股古怪的活力,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而其在游戏界最杰出的的代表,无疑就是Interplay开创的《辐射》系列。
这片废土丑陋得无以复加,却有趣得让人寸步难移。
最杰出的往往都不是最早出现的,《辐射》系列也不能免俗。这部在1997年扬帆起航的经典其实有一个更古老的精神先祖,那就是《废土(Wasteland)》(最近也出了续作)。可能是现实世界太过平庸无聊,核末日的设定让《辐射》系列能够以掀翻桌子的方式重新塑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部分和整体或许都无法与战前的人类文明比美,却有着一种让人无法抵御的奇妙回味。
不过话说回来,《辐射》的世界即便在被耀眼的白光清洗过之前也是挺古怪的,因为尽管这场灾难发生在2077年,可人类的社会形态却似乎被锁死在了50年代,这里的人们穿着条纹西服、扎着窄领带、开着外形老旧却有着核动力发动机的汽车(已经不能叫汽车,应该叫核车)。战场上的光景则要更加科幻一点儿,比如动力装甲、比如隐形迷彩,比如激光武器、比如如巨塔般的大炮等等。总而言之,在20分钟的核打击与核报复之后,人类文明崩溃了,只是这个被毁掉的地球从一开始就不完全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世界,不过或许正是这份失真,才让《辐射》变得如此韵味十足吧。
人类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避难所(Vault)的存在,在阴云密布的冷战时期,所有稍微靠点谱的国家都挺拿这玩意儿当回事,不信的同学可以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当年不上学在乡下挖洞的往事。在这方面做的最极端的大概是瑞士,瑞士人不仅将所有的公共建筑(比如政府机关和学校)做了防核强固,还颁布了一条法令,要求所有1978年后修建的住宅都必须包含一个防核避难所,建造标准是能在700米之外抵御1200万吨级的核爆。这条法令的结果是让85%的瑞士人都能在核战爆发时拥有一个栖身之地,再加上他们的军刀功能非常强大,现在看来,如果核战真的爆发,新文明的特色特色八成会是多种口味的三角巧克力。
当年真的有许多家庭热衷于修建自己的防核/防空避难所,不独为“生存主义者”所独有。人们除了自己动手以外,社会上还出现了一批专门修建避难所的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