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仁王说起:被视为“村战”的日本战国史到底好玩在哪

卧龙的试玩让我重新燃起了对仁王系列的兴趣。说起来,既能做出高游戏性,又能满足我对历史的兴趣的游戏实属不多。由于我在最初玩到仁王系列时就已经对日本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所以享受到了优秀游戏性+历史代入感而产生的双倍快乐,这到底是虚构架空的游戏所做不到的。

仁王1的故事从主角威廉来到日本冒险开始,从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两次大阪之阵,战国时代结束。仁王2的剧情则在此之前,主人公陪同藤吉郎共同见证了织田信长的崛起、巅峰与陨落,此后藤吉郎更名为丰臣秀吉,接手了织田信长的势力,威震日本。两部仁王的剧情拼凑在一起,正好将日本战国史的后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传奇故事基本演绎完毕。

历史上真的存在威廉这个人,而且经历同样堪称传奇。

不过由于游戏的剧情桥段有限,多数玩家并不能完全了解这段历史的有趣之处。实际上,我相信为数众多的玩家还对日本战国这段历史抱有很大的偏见:“不就是村战么,有什么好玩的。”

于是就有了我的这篇文章:被视为“村战”的日本战国史,到底好玩在哪呢?


从“家纹”文化趣谈日本战国史

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关于日本战国史的科普为数不少,我并不想仅仅当个“知识的搬用工”,所以下文会以日本的家纹文化为切入点,以我独有的方式谈一谈日本战国史的有趣之处。

日本名门望族们总愿意给自己的家族设计一款LOGO,这与欧洲的“纹章”文化遥相呼应。除了家纹之外,一些大名也愿意设计一些独特的旗帜,比如:织田信长以大明钱币“永乐通宝”为旗帜;武田信玄标志性的“风林火山”旗帜,上书引自《孙子兵法》的:“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上杉谦信因信仰而设的“毘”字旗,代表佛教中的神--毗沙门天。

还记得西班牙国旗的来历吗?

相比于华丽的欧洲纹章,日本家纹看起来更为简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扁平化设计”,加上个广告词就能当作商标来用了。这就是下文的“玩历史梗”的方式:我在保持家纹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各派系的梗加上了“公司名称”和"广告词",通过家纹背后的“梗”与故事来大体讲解一下起伏曲折的日本战国史。

日本战国最精彩的,无疑是“前三杰”(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今川义元)和"后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传奇故事

是不是想起了罗马的前、后“三头同盟”?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家里有矿有味噌的甲斐困虎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所在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农田不算多,唯一的优势是家里有金矿,虽说到后来也采空了,但起码有了发家的本钱。我从《国家人文历史》还是哪本杂志看到过武田家其实还有另一个优势:食谱。当时的日本人因为物产和信仰的关系很少吃肉(还记得帝国时代3吗),而武田家的士卒习惯吃富含蛋白质的味噌,营养均衡体格强健,所以战斗力强。

比农田更令武田信玄郁闷的是,由于地形的限制,可供扩张的方向非常有限。武田的南边是势力同样强大且已结有盟约的“北条”和“今川”,所以信玄只能选择向北方扩张,直面宿敌上杉谦信。

在战国时代的前三杰时代,最具看点的无疑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和“越后之龙”上杉谦信这两位巨头的龙争虎斗。两人足足进行了五次川中岛会战,其中又以“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最为著名(在此推荐日本电影“天与地”)。此战中武田一方的“啄木鸟”(夹击)战术发生了重大失误,没等到绕后的别动队传来捷报,武田本阵就遇到了上杉谦信的主力军。上杉军结成了“车悬之阵”,轮流出击攻击武田,幸好武田的别动队及时赶来支援,最终击退了上杉的攻势。此战的战局混乱非常,双方士卒的死伤率奇高。会战的结果是武田方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最终顶住了上杉主力的攻势,大体上仍是平分秋色。

另外,为人津津乐道的武田信玄以军配抵挡上杉谦信三剑,就是发生在这次会战里。相传上杉谦信独自杀到了武田信玄的面前,用剑攻击了武田信玄三次,而信玄则用军配(扇子形器具)抵挡,之后信玄的手下前来营救,击退了上杉谦信。

大河剧“风林火山”里的上杉谦信

注:上杉谦信不近女色,有人怀疑其是女儿身。(我觉得是G的可能性更大吧)

战国兰斯版上杉谦信

五次会战之后双方还是谁也吃不掉谁,但由于西南方的织田信长打败了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终于有了机会向西扩张,血虐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联军。然而武田信玄斗得过地,斗得过人,最终斗不过天……

蝮蛇——斋藤道三

浪了一辈子,商人、家臣、领主、和尚、NTR,样样不落。

浪了一辈子的斋藤道三在仁王2中登场过,估计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一副彻底的阴险小人嘴脸。斋藤道三其实是他出家隐居之后的名字,流传最为广泛。

此人成年后入赘到了一家卖油商的家里,据说做买卖的能力很出众。之后因个人野心开始辅佐美浓地区的土岐家,因为能力强而越来越受重用。没成想,斋藤以下克上篡夺了土岐一族的家业(和老婆),自己当了美浓霸主,从此有了“蝮蛇”(毒蛇)这个外号。斋藤跟南面的织田信秀(将军2全面战争里织田派系开局时的家主就是这位信秀)几番作战却谁也吃不掉谁,于是两家罢兵结亲,斋藤道三把自己的女儿归蝶嫁给了织田信秀的儿子织田信长。据说在女儿出嫁前,斋藤对归蝶说:要是织田信长真是传闻里的那种大傻瓜,就看准机会把他杀了。没想到归蝶却回答:但如果信长是个人才,说不定要跟丈夫联手杀掉斋藤道三这位父亲。如果说这位女儿的回答显得有些“不孝顺”,那斋藤的儿子斋藤义龙就更“父慈子孝”了。

斋藤义龙的母亲是斋藤道三从土岐家那硬讨来的人妻,所以义龙一直怀疑自己其实是土岐家的骨血。尽管斋藤道三选择出家隐居并改名为“斋藤道三”,但斋藤家最终还是陷入了内乱:斋藤义龙更名为土岐义龙,竖起了土岐家的家纹“桔梗”旗,派兵马杀掉了斋藤道三。

而最终前来为斋藤道三复仇的,正是他的那位“傻女婿”。

仁王2中的斋藤道三

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总之就是一直在杀人

织田信长年轻的时候是“倾奇者”,按如今的话说应该是“杀马特”,当时的他被称为“尾张的大傻瓜”。隔壁的“蝮蛇”斋藤道三听闻了这个说法之后,便把女儿嫁给了他以伺机窃夺尾张的控制权,但没成想这位大傻瓜可是个硬茬子,反倒是自己先死在了儿子斋藤义龙的手里。

“大傻瓜”最出名的战斗是面对今川义元大军的以弱胜强之战——“桶狭间之战”,当时的局面对织田信长压倒性的不利,以半个尾张起家的他才刚刚控制尾张一国,而敌人今川义元则地跨三国。织田信长自觉防守无望,索性率领骑兵主动出击,趁今川义元进军处地形复杂导致兵卒脱节之时,在乱军中杀死今川义元,赢得了战斗。

电视剧“国盗物语”版织田信长

羽翼初成的织田信长为岳父报仇占领了美浓,并与从今川势力中解脱出来的德川家康达成了同盟。但两人很快就迎来了又一次生死局——武田信玄的来袭。武田想西进并最终控制京都完成“上洛”,势必要扫清沿路障碍。

仁王2中年轻时期的织田信长

面对武田这位重量级人物的攻势,织田和德川联军在三方原之战中被打的大败。由于德川据称在逃跑中失禁,所以在网络中有“三方原大酱汤”这个戏称。

恰逢此时,历史又一次展露出了无比的戏剧性:武田信玄很快因病逝世,武田军就此撤退,织田方得以有喘息的机会。在此之后,武田信玄的继任者武田胜赖贸然出击,结果在长篠之战中,武田家引以为傲的骑兵败给了织田的栅栏+火绳枪的战术。不久,丧失主力军的武田家覆灭,作为武田家臣的真田一组,也从此开始了挣扎自立之路。

注:这段故事被黑泽明改编成了电影《影武者》,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历史题材电影(第二位是梅尔吉普森的《勇敢的心》),强烈推荐。

在此多提一句,在谈及火绳枪在长篠之战中的表现时,很多人愿意犯“阿金库尔战役”式的错误——过分强调英军长弓的武器性能而忽略战术、地形、法军的轻敌等其他因素。武器虽然是战争中的重要一环,但唯武器论总是不适宜的。

随着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这两位老者的先后辞世,织田的征途顺利了不少。之后他秉承“天下布武”的行动方针,逐步扩大领土,控制将军,击败朝仓义景、浅井长政(织田信长的妹夫),清扫宗教势力(因残忍地火烧比睿山而被称为“第六天魔王”),彻底控制了京都及周遭区域,统一日本似乎指日可待,然而此时其得力手下明智光秀突然造反,织田信长在成功的前夜连同自己的继承人死于本能寺。织田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注:日本战国的一大特点就是,因为人口稀少、土地狭小,一次失败就足以造成一个家族的覆灭,所以故事非常的有戏剧性。

另:明智光秀的旗帜也是“桔梗”,反叛的原因一说是源于织田信长给明智光秀定的“绩效值”太苛刻。起兵反叛时,明智的口号是“敌在本能寺!”

电视剧“麒麟降临”版明智光秀

之后织田势力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当中,最终织田另一位得力干将丰臣秀吉全盘接收了织田的遗产,并成为了号令日本的“天下人”。

猴子——丰臣秀吉

织田信长把丰臣秀吉称为“猴子”,后者的家纹也确实给我一股森林的气息……

丰臣秀吉本名木下藤吉郎,年轻的时候负责给织田信长抱草鞋,因为抱草鞋抱得好被提拔:藤吉郎把草鞋放自己怀里暖着,这样织田信长穿的时候不会冰脚。

之后,藤吉郎凭个人强大的办事与谋划能力步步高升,织田信长死亡时他已位居方面军司令(没记错的话已改名为羽柴秀吉),正在征讨毛利。听闻明智光秀造反后,秀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回撤并迅速击败明智光秀,史称“中国大返还”(中国在这里是地区名,大体是毛利家的势力范围,也就是秀吉撤军的起点)。在此之后秀吉又击败了主要竞争对手柴田胜家,初步号令全日本,被日本天皇任命为高官“关白”,改名为丰臣秀吉。

电视剧“真田丸”版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得势之后并没有闲下来,他先是胁迫各路大名投靠自己,并灭亡了拒不服从的北条家。之后更是侵入朝鲜,野心是击败大明国,自己移居到宁波(据说当时的日本人常与宁波做贸易,以为宁波是天下第一的好地方)。德川家康被丰臣秀吉勒令移居到北条旧地,于是德川家便以领地有北条残党尚未平静为借口,并未出兵朝鲜,极大保存了实力。而前往朝鲜的日军,虽然在前期血虐朝鲜朝廷,但在大明参战、朝鲜李舜臣发威之后,水路被截断补给困难,陆战又打不过大明的各类火炮与铁骑,只能凭借城馆要塞和火绳枪上的有限优势维持大体上的守势——以大明军有限的人力和朝鲜孱弱的陆军,一时之间倒也难以收复失地。

丰臣秀吉因年龄身死后,侵朝日军狼狈撤退,而丰臣势力内部也开始分裂。

另:

电视剧“真田丸”里,已成为北条当家人的北条氏政一直在吃……

日本民间的野史笑谈:北条氏康看自己的继承人氏政吃饭总加水,就说“连吃饭加多少水都没个分寸,家业怕是要完在你手里。”

果然成真。

正义在西军——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的旗帜。石田三成据说为人傲慢,与加藤清正等丰臣武将是死对头。战败后被德川斩首。

丰臣秀吉死后,新的“话事人”石田三成并不能服众,更不如德川家康那般善于收买人心,于是丰臣派系内的裂痕越发明显。德川抓紧机会,与石田三成进行了日本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会战之一——关原合战。起初石田三成是有胜算的,但神奇的是石田阵营的小早川秀秋临阵倒戈让形式逆转。要知道小早川秀秋可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他到底为什么要向身为外人的德川家康倒戈至今众说纷纭。

电影“关原合战”中狼狈逃窜的石田三成

战国第一兵——真田幸村

真田家家纹。六文钱的图案象征着死后在三途川(冥河)付给小鬼的摆渡钱,代表必死的觉悟。

关原合战得胜后的德川家康显然不甘心仅仅当个丰臣势力下的“新话事人”,于是找借口大举进攻丰臣秀吉继承人丰臣秀赖所在的大阪。

初次大阪之战,丰臣家依靠真田幸村的指挥和其所筑造的防御工事“真田丸”而占了便宜。此战后,德川家康以西洋大炮轰击身为丰臣秀吉遗孀的“茶茶”夫人的居所,强迫和谈。结果是丰臣家轻信了德川家康议和的建议,自毁真田丸等防御设施,结果迎来的却是德川家康的变本加厉。

次年,第二次大坂之战爆发。真田幸村一度突破了德川的防线,以至于德川家康险些自尽,但德川毕竟家底雄厚,最终还是凭借实力优势赢得了胜利。

真田幸村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身死,被后世誉为“战国第一兵”。

仁王里的真田


小结

我们三国的故事为什么迷人?迷人在刘备织席贩履之人可三分天下的机遇,迷人在关羽挂印封金的忠义,迷人在“古来冲阵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的武勇,迷人在诸葛亮从初出茅庐转眼间垂暮五丈原的悲凉。

有了一批批的传奇人物代代传承,才有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沧桑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伤感。

日本战国也是如此。

白手起家、以弱胜强,是我最喜欢的剧情,这在日本战国屡见不鲜。就比如人生经历都很曲折的“后三杰”:

丰臣秀吉靠抱草鞋而被启用。

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开局却只有半个尾张国,周围强敌环伺。

老乌龟德川家康小时候只能给人当人质,忍了大半辈子,熬死了所有强力的大BOSS,这才笑到最后开创德川幕府。

说起来,在日本有一个关于鸟的典故:有一只鸟始终不鸣叫,织田信长会说:“如果鸟不叫的话我就干脆杀了它。”丰臣秀吉会说:“如果鸟不叫的话我就想想办法让它叫。”而德川家康会说:“如果鸟不叫的话我就再等等嘛。”非常生动的概括了三位大佬的办事风格。

有趣的历史故事总能走出国门。我看历史,并不在意它的规模、历史地位,更不在意到底是不是“村战”——即使比日本战国还要“村”,《勇敢的心》照样能风靡全球。

如果你正巧看饱了我国和西方的历史故事想换换口味,不妨正眼看一看日本战国史,说不定会有新的惊喜。

修改于 2023-09-09 18:45
未经允许禁止对内容进行复制和转载。

仁王系列

恶鬼当道,希望您能像仁王一般,给予天下太平。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