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质量黑洞的祖先”被发现 诞生于大爆炸后不久

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天文学家确定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祖先”,其诞生时间是在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后不久。

“超大质量黑洞的祖先”被发现 诞生于大爆炸后不久

游民星空

下载游民App,掌握一手游戏情报

“超大质量黑洞的祖先”被发现 诞生于大爆炸后不久

新浪科技 任天 2022-04-15 16:13
0

另一种说法是,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可能来自一颗巨大的恒星,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00倍,在耗尽燃料并坍塌后最终形成一个黑洞。当这些巨型恒星死亡时,它们也可能变成“超新星”,这是一场巨大的爆炸,会将恒星外层的物质抛射到深空。

什么是类星体?

类星体(Quasar)是“类恒星射电源”(quasi-stellar radio source)的缩写,描述的是明亮的活动星系核。所有已知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当流入黑洞的气体和尘埃达到一定水平时,就可能导致“类星体”的形成:在黑洞的强大引力作用下,其附近的尘埃、气体和一部分恒星物质围绕在黑洞周围,形成高速旋转的巨大吸积盘;当吸积盘内侧物质落入黑洞时,能量就会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光度可以达到普通星系(如银河系)的数千倍。

游民星空

类星体通常有3260光年宽,但平均只存在1000万年到1亿年,这使得它们在几十亿年的星系中相对难以被发现。快速旋转的吸积盘喷射出的粒子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外移动,驱动着这些高能“引擎”发出极度明亮的光和无线电波。

责任编辑:宁静海

APP精彩推荐打开游民APP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 打开游民APP查看更多

在线玩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