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两款游戏,都是模拟医生治病救人,而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模拟做院长,经营一座医院的玩法仿佛更为熟悉。
相信很多玩家脑海中都蹦出了一句话:请患者不要死在走廊上!没错,这句话就出自英国开发商牛蛙在1997年发售的模拟经营类游戏《主题医院》。
这款游戏里极具幽默感的设定,想必让很多玩家难以忘怀。患者的疾病稀奇古怪,有让人无法交流的舌头松弛症,全身都会长毛的多毛症,甚至还有一天到晚只想模仿偶像的猫王综合征,而里面的治疗器械也五花八门。除了奇怪的病,医院内部也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比如隔几十秒就要地震一次,医院内部疯狂爆发传染病等等。
以上种种,都要求玩家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中,让整座医院有序开展服务,而最最重要的,必须要疯狂挣钱。
与上面那句话一样荒诞,《主题医院》的“主题”并非治病救人,而是想方设法地攫取利润。
在片头的动画中可以看到,医院接收了一名空难事故的伤者,在将他抬进手术室之后,护士查出他的信用卡早已逾期,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其推进深坑。
而在游戏中,玩家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让患者多交钱。比如刻意调高空调的温度,然后在门诊大厅放上十几个饮料机,迫使患者进行消费。在游戏后期,患者尸体还能投入到特殊的机器中,用以提高医院的科技点数。
这些看似暗黑的设计,并非是为了单纯凸显游戏无厘头的气质,更多地,是开发者对于美国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解构与讽刺。
在游戏中,玩家想要通关,大致要满足两种条件,一是治愈一定数量的病人,二是医疗设施要达到相应水平,且拥有大量存款,而现实中美国对医院的评级认证也与之类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赚钱自然成了营利性医院的头等大事,患者想要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就需要掏更多的钱,而对于穷人来说,这种情况往往是致命的,所以就出现了游戏中不给穷人看病还要将其作为实验用品的事情。
总得来说,《主题医院》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但并未止步于讽刺,相反,开发者通过更为夸张的设计,让整部游戏显得颇为滑稽,孩子可以从中单纯地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而大人则能隐约感受出它背后的意义,也许,这就是老少皆宜吧。
《主题医院》在取得市场成功后,迟迟没有发售续作。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款首发在DOS系统的游戏,已经无法很好地兼容现在的操作系统。
不过好消息是,在《主题医院》发售二十二年后,世嘉于2018年推出了《双点医院》,这款游戏其中的两位主要制作人,正是当年《主题医院》的开发者。虽然官方在宣传上没有将其与《主题医院》扯上太多关系,但是大部分玩家都认为,这就是一款精神续作。
相较于二十多年前的游戏,《双点医院》在画质和游戏性上都有了大幅提升,更加花里胡哨的疾病和治疗方式也让玩家收获了很多惊喜,可以说,这部作品不仅吸引到了更多新玩家,也让老玩家找回了当年做奇葩院长的乐趣。
以上这些医学类游戏,虽然专业性不及医学教材,但游戏这种不同于传统书籍和视频的媒介,却得以让我们看到一些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在“治疗肿瘤”时,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以及疾病预防的相关内容;在“开展手术”时,可以些微感受到医生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时的情景;而在“经营医院”中,我们可以认识一座医院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管理的难度。
通过这些游戏,我们得以短暂地站在医生的角度,来感受一下他们面对病毒这个敌人时的状态,也许了解这些对实际生活的帮助十分有限,但这可以让我们对医务工作者产生更多的理解。对于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每一次理解,以及每一句的支持与鼓励,都可以成为他们在“战场”上的强心剂。
相关资讯请关注:双点医院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