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不是一款简单的建造游戏,但只要耐心研究,就能发现它的魅力所在。
《缺氧》作为一款优秀的生存建造类游戏,它的抢先测试版经过两年的不断更迭,如今也更新到了正式版本。在这期间,开发商Klei为游戏加入了远超过最初版本的新内容:农业、医疗、矿产、太空,每一次版本更新都有专项的改进,规划与建造要素的不断增强,也使得游戏更加耐玩。
我在游玩《缺氧》时,常常有一种在“炼金”的感觉。由于大部分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包括废气废水在内的一切物质,都要通过各种手段净化再循环反复利用。通过对物质的理解去将其转化成新的形态,让它们重新拥有利用价值,不正是炼金的含义所在么?当然,“炼金”在这里只是一种浪漫的说法,作为一款科幻主题的游戏,游玩《缺氧》靠的还是一些基础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虽然把“缺氧”二字写在了标题上,但游戏中的氧气却并没有那么匮乏,因为制氧的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地下的蒸汽孔会持续地产生水蒸气,这使得水资源理论上是无限的。而电解水可以将这些取之不尽的水源转化为氢气和氧气,呼吸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但只让小人们吸饱氧气明显是不够的,想要长久生存下去,还有食物、如厕、气压、降温、病毒、士气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可比氧气的供给复杂多了,玩家需要从周边的环境中提炼出出各式各样的资源,再用它们构造起一套精密完整的循环体系,才能将这个小小的聚落运营起来。
《缺氧》并不是一款休闲放松的建造游戏,它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非常多。例如挖掘空间和氧气稀释的平衡,管道的热量交换,建筑的耐热材质等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这些门槛的存在,使得刚刚接触游戏的玩家很难上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研究,或许就能发现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游戏大致遵循现实中的物理法则,温度与气压这两个物理性质在游戏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气压能让气体分层,二氧化碳会沉底,氢气则会浮在最上。温度则控制着物体的形态转化,低温下氧气和氢气都会变成液态,在一些设备上有着特殊的应用。
这些物理性质时刻左右着游戏的玩法:玩家可以根据气体分层规划建筑布局,让较重的二氧化碳自然沉淀到基地下方让植物吸收产氧;也可以利用炼钢厂产生的热量,加热水源产生高温蒸汽用于发电。
一些利用物理性质的简单的小技巧,不仅能提高很多效率,甚至能够代替游戏本身提供的工具。例如食物的保鲜可以使用冰箱,却需要耗费电力,但若将食物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空间中,同样可以达到保鲜效果。再比如净水器设备需要沙土过滤,但若用高温将水蒸馏成蒸汽再冷凝,得到的便是纯净水。
物理性质的还原令这款游戏从物理角度扩展出了很多玩法,游戏还提供了沙盒模式,玩家可以自行创造出测试环境,然后根据物理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寻找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当然,除去这些理科知识,还有一些房间布局与管线安置考验玩家的规划能力。基地的建筑布局需要提前设计,而不能随地安放。精炼金属的工厂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若太过靠近生活区,就有可能影响到小人的睡眠。且大部分建筑都要连接气体与液体管线,建筑物一旦调整位置,那么跟着的管线设施也要随之改建。如果一开始建设时未能规划出分区,后期再拆除重建可是相当花费时间的事情。
相关资讯请关注:缺氧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