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查攻略必备
下载游民App,免费领取游戏大作
《荣耀战魂》三大阵营背景资料介绍
武士
与维京,骑士相比,查阅武士的资料显得困难了一些。很多的相关文章中带着主观的偏见,也有不少张口就来的部分。就连百度百科中关于武士道的说明都是充满着批判与否定。
在此我希望能够尽量中立的将所查阅到的资料转述给各位。
一、何为武士
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
武士的起源:
武士的雏形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律令制下产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桓武天皇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立的。在平安时代以前,除了奴隶,所有的自由人男子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被天皇募兵的对象。然而这些士兵必须自行补给和养活自己,很多人因此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在当地定居。人们可以通过交重税来免除兵役,这种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士兵在日本统称为防人。由于防人士兵的不正规性,且又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平安时代初期被桓武天皇所废止。这种形式的士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士。12世纪末,武士首领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幕府,统帅天下军政,标志着武士时代的来临。尔后的军事领袖多半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实施统治。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势力握有日本实际政权,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江户幕府交出政权给天皇为止。
日本武士理论上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除了要擅长剑道、马术、射箭等武艺,也须读书、习汉文、练书法、做文章;尤其兵法、韬略更是所须精通。品行、操守、勇气也都是被评鉴的范围,武士的道德被称为武士道。武士小学年纪就需现场参观死刑的执行,甚至上战场作战,日本战国时代,失去君主的武士会变成浪人。
二、武士的荣耀
武士道
一个西方人以旁观者的眼光这样描述武士道:“为荣誉而杀戮,对受惩者和失败者宽大,对卑鄙和营利的人毫不留情,主要欣赏生活中人为的诗 情画意的艺术美和死后冥府的月光般的清幽世界,这就是武士道。”
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国家神道和神道教、佛教。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
新渡户稻造认为,对武士来说,最重要的是背负责任和完成责任,死亡不过是尽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没有完成责任所规定的事务,简直比死还可怕。认为切腹是武士唯一谢罪的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浪人指的是武士畏罪逃亡或效忠的君主或国家灭亡却畏惧死亡的人。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克己”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的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结,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此时此刻就应该像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谢。
战名将们的辞世诗便是这种美学的体现,摘录部分在此。
明智光秀 顺逆无二道,大道贯心源, 五十五年梦,醒时归一眠。
石田三成 吾身就如筑摩江芦间点点灯火,随之消逝而去
上杉谦信 极乐地狱之端必有光明,云雾皆散心中唯有明月。四十九年繁华一梦,荣花一期酒一盅
织田信长
人间五十年 下天のうちをくらぶれば
梦幻の如くなり 一度生を享け
灭つせぬ者のあるべきか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於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所谓武士的荣耀,便是如樱花般绽放,而后凋零。
三、切腹专题
日本武士的自杀并非求速解脱,其本质是用来表明自己的忠诚、勇敢、坚贞、不屈、名誉,是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切腹最早诞生于1000多年前,横向历史时间差不多是北宋初期或五代十国,当时,日本藤原家族出了一个强盗叫藤原义,这货武功高强,人格分裂;白天锦衣玉食,夜晚杀人越货。最后被官府给团团包围住,藤原义自知多行不义,难逃一死,他做了一套令后世武士敬畏的举止:横刀抹腹,挑出内脏,人当场死去。
经常看影视剧的乎友应该会看到类似的情节:某些人被敌人追的走投无路或犯错愧疚,宁愿自戗,也不愿受辱。
可藤原义切腹这事儿对日本武士们影响太大了,他们纷纷赞叹藤原义:真牛逼啊!真英雄啊!这特么才是真汉子啊!这才是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啊!藤原义死去一百多年后,切腹渐成为很多失败武士在战败、尽忠、示勇、犯错时自戗的流行手法。
日本江户时代的切腹过程
切腹自杀者穿着庄重服装,用来切腹的刀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别的布料垫著。武士会作死亡的心理准备,例如写作称为辞世之句的诗歌,准备就绪后,切腹者会揭开身穿的和服,拿起刀,捅进自己腹部。切腹者首先从左至右的切割,然后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让其肠脏溢出。
切腹到这一步后,会有事先找好的介错人,将切腹者斩首,减轻切腹者痛苦。
切腹中还有更加残忍的十字切法。手法大约是先用刀从左腹拉开,再从上到下拉一刀,切成十字型。也有横刀后,再刺心脏拉下的,都属于十字切.......这种残忍的切腹行为出现在日本战国时期和江户时代以前。
同样是个死,有人愿意暴烈地死去;有人则死的畏畏缩缩。相比其它直击死穴的死法,切腹过程残忍和疼痛指数极高,如果不是意志坚强,具有武士道精神的人,谁敢横刀切腹?死也要有尊严,死也要令人敬重,日本人选择切腹这种残忍的自杀方式,正是因为对武士道精神的崇拜和对自身荣耀感的看重。
在日本,切腹现象出现在很多情境里,犯猎,切;表忠,切;进谏,切;失败,切;有污名,切;为了树牌坊,切.......简直到了无切不用其极的地步。甚至有一名铸刀师(忘了名字),为了证明自己的刀是一流的,把自己横腰切了.......
说到这里,你大概也知道了。切腹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符号, 是大和民族长期被武士道精神薰陶导致的行为现象。虽然从现代人角度看切腹行为已经不符人道主义,可日本人对于光荣的崇拜,值得尊敬。对于我们了解日本人的行为原则也有启发。
四、武士的末路
1853年,美国舰队驶入江户湾。舰队司令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带来了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致日本天皇书(天皇当时仍是日本的首脑,尽管有名无实,而实权由将军掌控)。菲尔莫尔希望日本开埠通商,能让遭遇海难的美国水手能够在日本受到良好的治疗,并且希望日本成为美国舰队的给养基地。佩里交完信后便离开了日本。临走前声称数月之后他将重访日本。
佩里离开后,日本内部就此问题出现了严重分歧。一些人认为,日本应该拒绝美国的要求,维持锁国政策,从而保持古老的传统。然而,另一些人意识到日本无法抵御西方先进的技术。他们主张废除锁国政策,开放日本,积极学习美国的一切先进之处,将日本打造成世界强国。最终,幕府决定开放日本港口作为美国舰队的给养基地,并且稍后开埠通商。
而天皇拒绝签署相关条约。但由于天皇的权力被架空,因此幕府最终签署了条约。有几帮反叛的武士希望日本维持原状,于是他们组成了“尊王派”,并与幕府势力展开内战。“尊王派”出人意料地推翻了将军的统治,终结了德川时代,恢复了天皇的实权。下层武士掌握了领导权,在初登皇位年幼的明治天皇背后操纵政府。这一事件称为明治维新。
大名的权力也随即被剥夺,因为政府没收了他们的领地。为了解决武士的生存问题,政府决定根据其等级向他们支付俸禄。尽管这一举措对不同等级的武士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却殊途同归——每个等级的武士或是用俸禄购买土地或是投资商业,再或是意识到微薄的收入不足以糊口,于是下田种地或入城务工。于是武士的角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1876年,天皇最终废止了武士随身带剑的权利。此举推动了常备军的建立。武士的暮钟敲响——武士阶层消亡了。尽管边远省份的武士进行过反抗,但是随着整个日本进入工业时代,最终,所有武士都接受了自己在日本社会中的新角色。
强烈推荐电影 最后的武士
相关内容请关注:荣耀战魂专区